随着社会的发展,世界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在家庭和谐和社会安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一个人迈入老年后,伴随着生理调节功能的退化和社会角色的变化,其适应能力也会降低,不可避免地引发一些失落、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然而,频繁的情绪波动会引起血压增高和内分泌失调等,甚至还可能会发展成相关的精神心理疾病。因此,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重要社会问题。
情绪智力(Emotionalintelligence, EI)的概念是由Salove和Mayer提出的,是指个体理解自己及他人情绪和情感状态,并利用这些信息来解决问题和调节行为的能力。研究人员已经观察到,EI会影响人们对情绪和压力情境的感知。例如,具有高特质性EI的人在应对压力时表现出更高的自我效能感,并且更有可能将压力情境视为挑战而非威胁,而较低特质性EI与较高的抑郁水平相关。由此可见,衰老过程中,提高EI水平对保持积极情绪具有决定性作用。
尽管许多结果表明,EI与老年人的适应和情绪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但EI干预的影响还没有在老年人群中研究过。Iraida Delhom等人利用灵活多变的EI干预模式,从情绪和应对的不同维度,探究EI干预对老年人情绪的清晰度、修复性和注意力,适应性应对策略以及负性情绪等方面的改善作用。在此,齐齐哈尔医学院精神卫生学院孙正海教授、李彤助理研究员对该研究进行解读,与大家分享。
一、研究方法
研究者从4个老年中心招募111名健康老年人,纳入标准:≥65岁,没有接受机构护理,没有干扰他们日常活动的认知障碍,未接受抑郁症或其他精神疾病的药物或心理治疗,并通过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的评估。实验流程及EI干预内容见下图:
二、主要研究结果
1. 干预前,比较两组人群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图片
2. EI干预后(T2)的老年人在情绪注意力方面分值降低,清晰度和修复分值增加。图片3. EI干预后的老年人在问题解决应对、积极重评和寻求社会支持方面的分值显著增加,消极自我聚焦和公开情绪表达分值显著减少,回避和宗教分值无变化.图片
4.EI干预后的老年人Beck绝望量表和抑郁量表的评分均显著降低。
三、讨论
本研究的目的是验证基于EI的干预措施对改善老年人EI和情绪的有效性,并制定应对策略以增强其适应能力。结果显示,EI干预使清晰度增加,即有助于老年人更深入地了解情绪及其原因和后果;情绪修复方面的得分也增加,即将情绪信息整合到个体的一般机能中并对其进行控制,使得老年人有效地管理情绪状态成为可能;干预使老年人的注意力调至中等水平,将促进其对情绪所提供信息的适应性使用,而不会使其郁积。此外,干预还使基于解决问题的应对策略增加,这是一种个人有意识地以目标为导向,努力改变现状的策略,这类策略在衰老过程中具有适应性,因为老年人更有可能在需要适应才能控制环境的情况下维持他们的健康。
以上结果可能是由于EI干预开发了尤其是与情绪密切相关的清晰度和修复维度方面的EI能力,了解情绪的本质和原因,并掌握情绪调节技能,可以减少在压力下崩溃的可能性。通过注重于对前因调节的策略,例如积极重评或解决问题,可使与情绪修复相关的EI很容易地得到开发,此时压力情境下的认知模式和反应方式会受到影响,提高了理解和管理技能,减少了消极情绪。此外,EI有助于使用积极主动的措施以恢复情绪平衡,并且EI也是与幸福感相关情绪的阳性预测因子,是与情绪障碍相关现象的阴性预测因子。
四、展望
未来的研究可以去评估心理健康或积极情绪等,以发现EI干预是否不仅减少了负面情绪,而且还增加积极情绪,这将很有意义。此外,还有必要对干预措施进行后续研究,以核实其长期有效性,并在实施干预措施的同时管理对照组的任务或活动。为了找出干预是否有效地带来了这些模型中所界定的情绪能力的变化,引入基于混合模型的评估测试也将是很有意思的研究。
事实上,看护者比非看护者更容易出现更多的抑郁症状和更高的压力水平,因此将这种干预应用于看护者,提高其情绪应对技能的心理健康保护因素也非常重要。